写在前边的话
藏区作为旅游一大热门目的地,越来越多的人被这里的美景吸引。
但同样吸引人的,还有这里让人牢记的朋友、让人神往的经历、让人感动的故事。
行走藏区这些年,我们结识了很多的朋友。
越来越发现,他们每个人的背后,都是让人动容的真情。
这些故事,和风景一样美好;
藏区的生活,也并没有那样神秘。
我们决定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,
这是一些区别于你我的生活。
从来没有规定每个人都要是同一种活法,
或许透过这些故事,我们可以看到人生的无限可能。
今天故事的主人公,是玛嘉沟的杨书记。
玛嘉沟这个地方,想必有很多朋友听过。
然而你可知道,当年玛嘉沟的艰辛?
他们 | 杨书记和他的玛嘉沟
距离成都300公里外,有一片原始的世外桃源。
这里河曲蜿蜒、瀑布飞溅,四下芳菲遍野,森木成荫。
这里分布着数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,是现代冰川发育的摇篮。
这是距离成都最近的川西秘境之一,
它的不远处就是四姑娘山,
而它,原始不加雕琢,隐藏在大山深处,直到近些年来才声名鹊起。
这就是玛嘉沟。
玛嘉沟四季景色 | 图片由杨书记提供
说起玛嘉沟,不得不提到一个人,就是杨书记。
玛嘉沟凝结了他的全部心血,存放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时光。
而写这篇推送的时候,杨书记正坐在我对面,明天村里要组织修路,杨书记正忙着电话沟通,桌子上摊着他记录工作的本子。
距离他第一次当上村委书记,已经过去17年了,而杨书记的玛嘉沟,也已经17岁了。
准确的说,古老的玛嘉沟和大板村周围的群山一样,已经伴随这里的村民,一代又一代。
甚至在杨书记小时候,这里都还是一片牧场,那时候它隐秘于世人,有熊、狼、羚羊、猴子等几十种野生动物,牧民们甚至不敢一个人进沟放牧。
和原始的玛嘉沟一样原始的是,大板村村民的生活。
那时候的大板村,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,交通基本靠走,通讯全部靠吼。网络是遥远而未知的,有时候电路差到无法支撑家里的一盏电灯。
因此,彼时的大板村还有个称号:国家级贫困村。
但这一切,都在2001年改变了。
那一年,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,杨书记从外面的世界,回到了玛嘉沟。曾身为武术教练的他,多年走南闯北,当他重新站在牧场——玛嘉沟跟前,有种异样的情绪涌上心头。
这里春草丛生、山花烂漫,海子映衬着雪山的倒影,加上周围悠然的牛羊,如梦似幻。
这样美好的胜景,绝不输于川西的大部分景区,为什么不能让更多人知道呢?
一个强烈的念头涌了上来,玛嘉沟——他们最熟悉的那片牧场,风光极具开发价值。
玛嘉沟风光 | 图片由杨书记提供
很快,旅游开发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板村。
与现代化脱节的村民们都觉得他疯了,对于一个温饱都困难的村子而言,搞旅游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但放弃是不存在的。
面对随之而来的巨大困难和阻力,杨书记决定挨家挨户做工作。每一个起早贪黑的日子里,他奔波于家家户户,一条一条记录村民们的需求。
看着人人家徒四壁的村子,杨书记下定决心,一定要让自己的家乡有所改变。
而这改变的源头,就是他们心中的家园——玛嘉沟。
终于,在杨书记的反复摸索和再三坚持下,4年后,玛嘉沟正式投入了旅游建设。
2005年,杨书记四处奔走,筹措资金90多万元,用于景区修路和修建接待站。玛嘉沟开始了它的新生。
很快,它迎来了第一批客人——成都摄影协会的摄影师们。
客人们远道而来的那天,大板村的村民身着节日盛装,站在道路两边载歌载舞。虽然这里距离成都不到一天车程,却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。
洁白的哈达让远方的朋友感受到了来自大山里淳朴而原始的真情。这里不像大城市车水马龙,却牛羊遍地;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灯光通明,却有火塘和酥油茶,真挚的微笑和热情的欢歌。
杨书记的朝洪驿站一角
一批又一批客人来到这里,被彻底打动。
仿佛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之中,玛嘉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,心底的一处柔软。
仿佛来到这里,就可以卸下全部伪装,做回真正的自己。
这里有杨书记和他的村民们,而他们心中的那片伊甸园,也逐渐走进每一个客人心中。
杨书记凭借自己的热情仗义,广泛交友,很快,川西大山里有一处玛嘉沟,一传十十传百。
这个原本藏在山坳里的世界,彰显于世人。
玛嘉沟的深秋 | 图片由杨书记提供
眼看玛嘉沟终于走上正轨,杨书记万万没想到,一场天灾,震碎了他的梦。
2008年5月12日,举国哀悼。
960万平方公里都被巨大的阴霾笼罩,玛嘉沟亦是难逃厄运。
那次震恸全国的地震,让通往玛嘉沟的交通全部瘫痪,杨书记苦心经营多年的玛嘉沟再次被封闭在了群山之中。
如果说玛嘉沟是杨书记最精心呵护的孩子,那么此时此刻,这个孩子最美的衣服,被撕成了碎片,它茫然无声地和杨书记对望,他们一起坠入了谷底。
看着满目疮痍的玛嘉沟,杨书记从未如此心痛。眼前浮现出曾经全村人热火朝天修建玛嘉沟时候的场景,而如今,脚下塌陷的路面仿佛在绝望的哭泣。
但杨书记依旧没有想过放弃。
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。为了还清当初修建玛嘉沟欠下的钱款,杨书记决定去工地做工。
浑汗如雨中,玛嘉沟如同一个信念,深深根植在杨书记的心底。只要玛嘉沟还在,就一定要把它美好的样子,呈现给世人。
不管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,绝不会放弃。
在外打工的时候,最艰难的时期,杨书记甚至翻遍全身,零钱凑不到买一包最便宜的烟。
然而这一切挫折,都让杨书记越挫越勇。
仿佛血液里有团火焰在燃烧,这是关于玛嘉沟,始终浇不灭的理想。
杨书记与朝洪驿站 | 图片由杨书记提供
后来,玛嘉沟迎来了灾后重建。
终于,杨书记又站在了玛嘉沟前。
雪山、海子、草场、河流,一如当年一样熟悉。
终于,玛嘉沟迈过了最艰难的一步,它将浴火重生。
2014-2017年,杨书记每年都会自费组织一次帐篷音乐节,让更多的人知道,在小金县有这样一个地方,它是每个人梦里的故乡。
它,是玛嘉沟。
玛嘉沟帐篷音乐节 | 图片由杨书记提供
和玛嘉沟同样改变的是,大板村村民的生活。在杨书记的带动下,两河口旅游合作社注册成立。除了发展玛嘉沟景区,配套的旅游服务也日渐完善,合作社的村民们开起了客栈,承担了车辆摆渡任务。
此外,杨书记还组织大家种植蔬菜、挖掘虫草、采摘菌子。4年前,曾经一贫如洗的大板村终于摆脱了国家级贫困村的称号;曾经电网不通的村子,如今信号覆盖、电力发达,人们用上了手机电脑和wifi,私家车来来往往,藏式小楼屹立在道路两侧。
因为玛嘉沟,去年大板村全村年收入总产值达到200万,而这一切,距离当年人均2000元,仅仅过去了17年。
现在大板村的街道,和当初有很大区别
如今,杨书记的玛嘉沟“朝洪驿站”正式注册了商标,他还为这里搭建了网站、开通了微信和微博。朝洪驿站不仅仅是人们来到玛嘉沟的一个住宿点,全部的客人可以通过朝洪驿站,安排在玛嘉沟的吃喝玩乐,还可以购买这里品质上乘的藏区土特产。
杨书记说,这一切都要感谢所有的朋友们。在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的帮助下,玛嘉沟才能拥有今天。
是的,杨书记的朋友们来到了玛嘉沟,而越来越多的人,也来到玛嘉沟,与杨书记成为了朋友。甚至有些客人,来到这里超过30次。
朝洪驿站 | 图片由杨书记提供
我们每次来杨书记这里,听到最多的话就是:“你们饿吗?”“饭还吃得惯吗?”“今天玩得好吗?”杨书记的家人们邀请客人们一起喝家中的奶茶,为客人们的行程忙前忙后,用全部的热情把玛嘉沟呈现给每个人。
杨书记家的奶茶
朝洪驿站有一个留言簿,里边每个人的留言,杨书记经常拿来翻阅,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他们改善。
杨书记说,他还记得有个来自上海的西班牙客人,多次到玛嘉沟来,与他感情深厚。后来,这位朋友即将回国,特来不远万里与他告别,那一晚,两人把酒言欢,直至最后失声痛哭。
人对一个地方的怀念,不仅仅是这里的风景,更是这里难以割舍的真情。
“我一直跟村民们讲,我们对朋友们要心怀感恩。只要客人来了高兴,我自己也就高兴了。”
正因如此,除去各大在线旅游平台要求的涨价20%以外,杨书记坚决不在节假日乱收费。而对于客人们的要求,只要他能做到,也都有求必应。
不久的将来,通往玛嘉沟的要道-梦笔山隧道即将通车,这里,将迎来新一轮的春天。而与这里相伴了半生的杨书记,也已经50岁了。
当我们问杨书记,对于玛嘉沟的未来,他有什么样的期待?他说他会进一步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,也准备想办法吸引一些外来投资,并且看看能否建一个高端的酒店,他希望玛嘉沟可以变得更好。
另外,他也在不断的学习,丰富客人来玛嘉沟的旅行体验,使这里不光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,更是一个能体验藏地民俗、户外探险的乐园。
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,绝对要保护玛嘉沟的原生态。
玛嘉沟景色 | 图片由杨书记提供
朝洪驿站里,到处都是玛嘉沟的照片,杨书记对它们视若珍宝。他说,玛嘉沟的春夏秋冬都很美,他尤其记得2001年,他回来的那个春天,沟里的野花遍地。
玛嘉沟是杨书记呕心沥血的孩子,也是他心中永远纯净的天堂。
玛嘉沟的四季 | 图片@Forrest-GAO | 微博:https://weibo.com/u/5802608709
玛嘉沟的四季 | 图片@Forrest-GAO | 微博:https://weibo.com/u/5802608709
玛嘉沟的四季 | 图片@Forrest-GAO | 微博:https://weibo.com/u/5802608709
当我们问杨书记,为什么只有玛嘉沟能有今天的成就?
“因为玛嘉沟有杨朝洪。”
说完这句话,杨书记哈哈大笑。
玛嘉沟正门 | 图片由杨书记提供
人要怎样度过,才不辜负这一生?
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,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,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。他能找到自己执着的梦想,并竭尽全力为之奋斗,从始至终,永不退缩。
遥想起当年,杨书记坚持要开发玛嘉沟,一路坎坷,一路奋进,17年过去了,当年备受质疑的理想主义,那一团火焰,虽经历瓢泼大雨,火光也曾微弱,但最终,它熊熊燃烧,没有灭亡。
玛嘉沟星空
杨书记说,这辈子能把玛嘉沟开发到现在这个程度,带动当地经济发展、引导老百姓脱贫致富,造福一方,他值得了。
希望有一天,我们能如杨书记一样,回忆起匆匆数十载,能有一件事情让我们坚定不移,哪怕竭尽一生,方知此生无悔。
这,就是杨书记和玛嘉沟的故事。
最后分享一段杨书记要和大家说的话·~